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、韓國政壇新星的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,在2018年遭秘書控訴4度性侵,不只辭去知事一職、被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開除黨籍,也被判刑3年6個月。
振興券的新花招,讓好多商家,平白多出許多的點子,來配合促銷,這也是消費券看不到的額外效應。在全世界一片景氣低迷的時候,可以用相對輕鬆的手法,製造出1%的GDP成長,那是很好的事。
當然這些數字都是推估,最後2020年台灣的經濟指數,多少是來自振興券,沒有人可以說得準。人民前途茫茫,工作都不知道有沒有得保,錢不存起來,還買新手機嗎? 馬政府的消費券,在設計上比現金好,至少強迫要拿出來用,但因為消費品項沒有限制,民眾把它拿來買平常會買的東西,反而把平常的花費存起來。問:所以振興券如何解決替代效應問題?和消費券,或是現金有什麼不一樣? 答:這樣的問題,就比較有水準了。當然,買東西都是佩琪在買,與實體經濟活動脫節的柯文哲,完全沒有辦法想像這些「非理性」行為,自然認為是無效的。一個政府面對困境,要發想解決方法,研究可行方案,不斷努力,不斷嚐試,才能帶給人民希望,不是事情不如己願,就怪東怪西,在民主社會還嫌棄民眾水準不夠。
如果人人都照PIH來思考,政府發的錢,就會被存起來,而沒有刺激景氣的效果。同樣是政府發錢,發法不一樣,效果當然可能不一樣。Photo Credit: 八旗文化出版 當時愛因斯坦只有26歲,卻整個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,加上十幾年後的廣義相對論,令愛因斯坦成為人盡皆知的物理巨星、整個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科學家。
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聽來深奧,事實上距離我們也不是太遙遠。大概是因為知名度太高,任何話只要是愛因斯坦講的,好像就很有道理,所以有許多所謂的愛因斯坦名言,事實上他從來沒有說過。不過物理,或任何走在人類思想前端的科學,不都是這樣嗎? Photo Credit: 八旗文化出版 另一位相當知名的物理學家霍金,本書也畫龍點睛般地利用他的形象,細節還請各位自行在書中尋找。要說愛因斯坦對教養的啟示,以下事實非常值得深思:愛因斯坦的數學能力不如數學家,但是提出相對論的是愛因斯坦,不是那些數學家。
Photo Credit: 八旗文化出版 GPS最初是美國軍方的定位系統,1970年代安裝衛星時,物理學家告訴軍方,衛星上時鐘的行走速度比地面快,軍方仍測試了兩個系統。像是未來決定過去這種概念,乍看十分違反直覺,目前也缺乏完善的解釋。
然後他們就釣到好多好多的魚。他邀請新朋友史蒂芬.霍金一起去釣魚。物理現象無所不在,例如時間和空間緊密相連,重力越強,時間越慢,所以時間在高山上流動的比地面慢,像是海拔1615公尺高的科羅拉多波德市,每年比地面更快5微秒,另外體重在高處也比較輕。牛頓力學不用多談,從殺豬公到上太空無所不在。
跟速食一樣,好吞嚥,難消化。可以想見即使是最優秀的物理專家,1905年時讀完愛因斯坦的四篇論文,恐怕一時也不會意識到,世界再也和以前不一樣了。事實證明,愛因斯坦被證實超過50年的理論,不只能解釋遠方的星辰,也掌管大家身邊的地球。這本書是漫畫,或是可以視為圖像小說(graphic novel)。
原本考試不及格的學生,看完本書大概也不會變及格,但是肯定能獲得一些有趣的知識。時空跳躍幾乎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的劇情漏洞。
當局者迷,在事情發生以後,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回顧,才能得知某個時候其實是歷史上的關鍵時刻。為了方便讀者閱讀,本書安排許多物理明星輪流登場,最知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戲份最重,還有牛頓、霍金、薛丁格等人。
Photo Credit: 八旗文化出版 有些勵志文章或教養故事,把愛因斯坦描述為學習不佳的「壞學生」,不過這就和「拿破崙很矮」一樣只是誤會(拿破崙身高大概在166到170公分之間,即使現在都不算太矮,更何況他那個時代),這說法能帶給小孩學習困難的父母一絲希望,可惜並非事實。他的數學技能遠遠高於一般人,只是不如專業數學家而已。不過這些差異都極其微小,平時很難察覺差異存在。我們必須承認,物理不是簡單的學問,高中生物理科考不及格是正常,就算及格往往也是懵懵懂懂。儘管一般人對這些名詞毫不陌生,卻沒幾個人能講出背後的玄機,《怪奇物理的日常大冒險:又酷又能學到東西的漫畫量子力學,迷人又好笑的相對論》這本書,可以提供普通人入門級的相關知識不得不提的是,陳夏民創辦的獨立出版社「逗點文創結社」,近年出版的詩集品質更是有目共睹。
第一首詩就是準備十足的,「溫度把柏油變成海/瀝出油質氣味/竄入鼻腔,竟有阻擋的意味/卻仍要前行,仍要上昇/成為一種計量,制度的表達法」,將無形的工作以溫度比擬,把現代的工事喘不過氣的感覺恣意描繪。/他很清楚,我們有神,有神壇,有神壇發言人/有神壇發言人秘書,有神壇清潔工」 陳昌遠用詩宣示自己不願意屈服,寫字是他的反抗,揭露是他的本能,儘管他寫:「這世界如此美好,我們已詳讀並且同意。
2020年迎來陳昌遠《工作記事》,將詩進行個人的小型「施工」,卻是難得一聞的優異新聲。「每一顆螺絲都是被知道的/都必將被鎖入/對應的螺孔,螺紋與鑽床」,校準、安放的姿態,是每一個寫作者的動作,一切安靜卻又畫面感十足,是詩的語言。
」本質卻意在諷刺,在手機頁面與網路發達時代的「詳讀與同意」只是規避,貪圖方便的權益交換──因而人們遵守規則,被迫出賣自我。」那麼詩意,但又如此虔誠。
當時間新增/當字語的齒輪跳脫 《工作記事》中所用的詞語,並無特別新的造詞,就像在回應瘂弦的詩句,「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」,他寫:「你慢慢敢承認那些雲了」。這是屬於他小小的內心革命,卻寫出了全體人類的共同困境。他並不害怕詩的語言被用罄,因為他的時間在新增,他的字語齒輪必然跳脫過往的圈套──陳昌遠最深的意義是在更新時代。聽說的線路繼續纏繞 《工作記事》取消詩題,依順序命名的編排手法不算新穎,陳牧宏《水手日誌》、林禹瑄《夜光拼圖》便有過類似的主題性寫作,但跟它們寫作筆法的輕巧相比,陳昌遠的詩作安排卻顯得更有「重量」與「完整」──在本書開頭,一則無編號,如同「序詩」功能的說明,已是最好的開場白: 「粗糙。
是崩斷的螺紋裡/住著新的衰勞 過去陳昌遠以帳號sea35在批踢踢詩版發表詩作,便受到矚目。他「將思考放入無思考」,實則革新了現代的意義。
你能見到陳昌遠內心的線路纏繞,「端與端之間是寂寞而單調的語言」,那種孤獨,而唯一的解藥是文字,是詩的軌道恆常運行。不完成的日子/完整了心臟註 如果要我向大眾介紹《工作記事》,或許會是這樣:這是一部「詩集版」的《做工的人》,也是今年上半年度最強的華文詩集。
他做過一年粗工,當過銀行催收員,現任記者。然而,工人並非無主觀意識與定見,「技術人員」亦隱含著某種專業的意味,詩的茫茫宇宙,在前人使用過的語言中挑選、焊接、組合,嘗試新的語言,是每一時代的寫作者必然面對的問題。
陳昌遠在訪談中自承偏愛羅智成,羅有一首〈夢中之城〉是這樣寫的:「這是我夢中的城市/正沿著我熱切的視線擴建/一旁傾聽的你/隨時可以進來」,儘管陳昌遠沒有他驕傲的口吻,卻潛心做相同的事。陳昌遠的詩句雖然透露前人的影子(如前面提到的羅智成),卻有著更深的「當代更新」。信仰文學,找出未完成、不完成,才得以完整他自己。陳昌遠如此熟於此道,對於旁人看衰出版的眼神,以詩回應「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/我的廠區,仍在運作」,將「做工的人」如何坦然盡情寫出:「我有勞動,也有錢賺,更有招牌/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」,毫不示弱。
《工作記事》不僅是少見的驚人新作,成熟與思索不亞於當代名家,宛如攤開的詩藝大補帖,新舊並陳如同時代,也是屬於陳昌遠的「工作記事」。2018年兩大報文學獎新詩得主達瑞的《困難》,把時間與記憶之難輕易揭開──但真正困難的卻是等待這類詩集乍現光芒──。
你彷彿隨著後頭的敘事聽見警報聲大作,運轉開始,藍工作服的背彷彿自動運作,張開轟隆隆的聲響,突然畫面停格,一種針落於地都能敲脆耳膜的一陣寧靜,詩就要慢慢說話。陳昌遠啃字啃得兇,親自監看每天的副刊版面,找出錯誤,進行校正──他以自身對文學的嚮往,作了文學生產線的最後一位守門員。
陳昌遠是誰?說實話,在《工作記事》出版前,我並未留心過──但他卻紮紮實實地以詩讓人記住他的名字。2019年王志元睽違七年的《惡意的郵差》,將命運與生活投擲一記漂亮地還手,姿態與聲音是那麼堅定。